如何讓母豬窩產仔數更高
認清目標:
窩產在數多少合理。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,因為各個##地區育種目標有區別,通常認為每窩斷奶仔豬只有8.5頭或更少,或者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斷奶仔豬少于20頭時才開始警惕。所以本書作者給出一個窩產仔數范圍供讀者們參考。
如果要評估窩產仔豬減少造成的損失也有困難,因為世界各國飼喂標準不一樣,投入花費都有不少的差距,各個豬場的財政狀況,成本、收入和毛利不相同。所以還是以各個豬場自己為準。窩產仔數少,影響因素很多,各個環節之間也錯綜復雜,下面跟隨本書作者一起找出各主要影響因素的關鍵點。
主要影響因素清單:
青年母豬:
配種時體重過輕,生長速度過快
應激而不是發情刺激
缺少“短期優飼”
在配種前和##個哺乳期飼喂過期飼料
經產母豬:
哺乳期體重損失過大
配種前光照不當
斷奶至配種期飼喂不當
沒有公豬在場
工人受精技術不熟練
沒有實行分胎此飼養
發情檢測技術差,發現發情過遲
地板和母豬后驅的清潔不佳
配種后需要休息和靜養
打斗
未分析窩間差異并采取措施
疾病
返情檢查做得不好
胎齡結構不合理
應激、不安、焦慮
遺傳因素
哺乳期短
公豬:
人工授精技術差
沒有監控公豬的記錄
過度使用偏愛的公豬
某些公豬攜帶致死基因
公豬陰莖包皮未做衛生處理
沒有獨立的輸精/配種區域
營養
缺乏運動
一般因素:
缺乏“感覺良好的要素”
很少聘用妝業的豬獸醫
每頭母豬獲得的年平均工時太少
應對窩產仔數低
從人為操作的角度來說,良好的記錄是至關重要的,尤其是公豬和母豬的記錄。使用混合精液是有助于提高人工受精率的,但有關單頭公豬的問題,是無法確定的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點。
本文為《現代養豬生產技術——告訴你豬場盈利的秘訣》第二章讀書筆記,作者約翰·嘉德 John Gadd,周緒斌、張佳、潘雪男主譯,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,有改動和刪減。
上一篇:豬人工授精技術 操作流程
下一篇:提高公豬供精效率的措施